艾特科技网,欢迎您!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网站关键词: 艾特科技网

西部数据亮相2025中国数据与存储峰会:以创新存储架构释放AI数据潜能

来源:时间:2025-11-21 09:36:18 阅读:-

来源:51CTO

从大语言模型的狂飙突进,到生成式AI在制造、医疗、金融、交通等行业的落地应用……当前,以AI驱动的创新正在重塑企业的业务模式,而这背后,数据已经成为驱动智能进化的核心引擎。在这场全球数智化的变革的浪潮中,数据的规模、形式、处理方式正在经历巨大变化,而AI工作负载对存储系统的吞吐能力、容量密度、能效与可靠性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在这一背景下,存储基础设施的演进,不再只是技术路径的选择,更成为企业能否在AI浪潮中抢占先机的战略命题。20251118日,西部数据亮相主题为“释放数据潜能,加速智能涌现”的中国数据与存储峰会。在展区中,西部数据还重点展示了旗下Ultrastar™ DC HC590 数据中心 HDD Ultrastar™ DC HC690 数据中心 HDD OpenFlex Data24 4200 Ultrastar会主论坛发表主题演讲“AI发展的幕后支柱时指出, AI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数据的创建、收集、处理、存储方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数据的价值,开创了一个数据增长的新时代。西部数据凭借可扩展的高容量解决方案,™ Data60 混合存储平台等产品。

西部数据中国区高级销售总监文芳会在峰能够很好地把握这一增长机遇,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

AI时代的数据存储挑战:从存得下用得巧

众所周知,AI应用落地的背后,不仅需要强大的算力和高效的算法,更需要海量数据的支撑,而存储PB甚至ZB级别的数据,就离不开大容量的存储设备。

除此之外,随着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AI与多模态代理AI的发展,数据的生命周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存储系统在面对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高并发读取、长期低成本归档等场景时,往往力不从心。具体而言,AI存储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一是容量与成本的挑战:我们知道,训练一个大语言模型有时需要数百PB甚至EB级别的数据集,且多为图像、语音、文本等非结构化的内容。如何以可控的成本实现横向扩展,这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是性能与能耗的平衡:在AI应用过程中,不仅要求高吞吐的数据访问,也要求在非活跃时期保持着较低的能耗,这就要求存储系统需要根据AI的应用状态,在高性能模式绿色静默模式之间灵活切换,以此来保证性能的同时,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能耗。

三是架构灵活性的问题:由于传统紧耦合架构难以适应AI工作负载的动态变化,存储与计算解耦已成为现代数据中心的共识,但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灵活扩展、统一管理,仍是当前企业面临的技术落地难点。

不难发现,AI不是单一工作负载,而是一种全新的数据范式。存储系统必须从设计之初就考虑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效率问题——既要存得下,也要用得省。

西部数据的应对之道:大容量HDD+解耦架构,构建AI就绪的存储基座

我们知道,西部数据不仅通过技术创新推出了32TB大容量的机械硬盘,而且面对AI时代给存储提出的其他挑战,西部数据还提供了领先的解耦式存储解决方案,一方面持续推动大容量HDD技术的边界,另一方面通过开放、可组合的平台实现资源的精细化调度。

在本次峰会现场,西部数据不仅展示了Ultrastar™ DC HC690HC590大容量产品,展现了AI时代的高密度存储,而且还带来了OpenFlex Data24 4200 Ultrastar™ Data60 混合存储平台,为AI应用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Ultrastar™ DC HC690HC590:定义AI时代的高密度存储标准

作为全球首款商用11磁碟架构的硬盘产品,Ultrastar™ DC HC690 HC590 分别提供32TBUltraSMR)与26TBCMR)的超高容量。这不仅意味着单机柜可部署更多数据,更直接降低了企业在大规模存储环境下机房空间、电力冷却等方面的总体拥有成本(TCO)。

两款产品均搭载西部数据多项独有技术:

一是OptiNAND™技术:通过集成iNAND闪存,将部分元数据与维护任务卸载至闪存中执行,从而释放更多碟片空间用于数据存储,并显著提升读写稳定性。

二是ePMR技术:通过西部数据独有的ePMR(能量辅助垂直磁记录)技术实现更高的TPI(每英寸磁道数),为容量提升奠定物理基础。

三是HelioSeal®氦气密封技术:降低碟片旋转阻力,兼顾稳定运行与低功耗,闲置功耗控制在5.5W–5.6W之间,能效比领先行业。

四是ArmorCache™写入缓存模式:支持启用或禁用缓存,既可在需要时提升写入性能,也可在断电等异常情况下确保数据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西部数据Ultrastar™ DC HC690数据中心硬盘采用的 UltraSMR 技术,通过增强的叠瓦管理与主机托管能力,实现了高达257 MB/s的顺序读取性能,使其成为冷数据、归档数据及顺序写入型AI训练集的理想载体。

OpenFlex Data24 4200:打造高吞吐的NVMe-oF存储网络

如果说大容量HDD解决了数据湖的规模问题,那么OpenFlex™ Data24 4200则代表了西部数据在“数据流速”上的前沿探索。作为一款2U 24-盘位的NVMe-oFNVMe over Fabric)平台,它支持RoCEv2NVMe Over TCP两种网络协议,实现了存储与计算之间的高速、低延迟互联。

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一是采用了性能优化设计,使得PCIe Gen4 SSD与网络适配卡之间的带宽完全匹配,确保即使在多主机并发访问时仍能保持稳定吞吐。二是采用了存算分离的解耦架构,并支持直连或通过高速以太网交换机连接,使存储资源可被多个计算节点共享,极大提升资源利用率。三是该产品还拥有极高的高可用与易管理性,其双端口SSD支持主动故障切换,RESTful API便于集成至自动化运维平台,实现存储即代码(Storage as Code)。

Ultrastar™ Data60:高密度混合存储平台,平衡性能与容量

对于既要高吞吐又需海量容量的混合工作负载场景,西部数据则精心打造了Ultrastar™ Data60混合存储平台,该产品能够在4U机架空间内最高可安装60Ultrastar硬盘,提供达1.8PB原始容量,支持HDDSSD混插,满足从热数据缓存到温冷数据归档的全场景覆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其专利IsoVibe™振动隔离技术与ArcticFlow™冷风通道散热设计,确保在高负载、高密度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性能与较低故障率。结合企业级冗余电源、风扇与I/O模块,Data60成为大规模AI集群中容量层性能层之间的重要桥梁。

文芳表示:“通过 ePMROptiNAND  UltraSMR 等技术,我们的HDD产品组合为客户提供了卓越的TCO、久经验证的可靠性以及无缝的可扩展性。此外,我们的平台业务正在重新定义存储基础设施,助力客户构建无缝集成、高成本效益且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

从产品到生态:构建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存储矩阵

AI存储不是单一产品的竞争,而是系统级能力的输出。从单盘技术(如OptiNANDUltraSMR)到平台架构(如OpenFlexData60),西部数据正在构建一个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存储矩阵,以此来满足热数据、温数据、冷数据的存储需求。而这一分层策略,不仅契合AI数据处理的生命周期,也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呼应——通过优化数据存放位置与存储介质,实现数据随温而动,能耗因智而控

除此之外,西部数据通过对AI技术和用户的深度洞察,加速核心技术的创新,并构建了完整的产品矩阵,让用户能够根据选择不同的存储产品,灵活应对不同AI应用场景下的数据存储需求。这种组合策略不仅提升了数据处理的效率与响应速度,还可以大规模提供经济高效的存储容量,避免了单一存储方案可能带来的性能瓶颈或资源浪费,确保了数据资产的高效利用,加速了AI项目的ROI,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部数据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为AI数据供应链的每一环节提供最优存储解决方案。其不仅提供产品,更致力于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面向未来的数据基础设施,助力中国企业在这场AI变革中夯实根基,释放数据的无限潜能。

写在最后:夯实AI时代的存储基石

在算力光环背后,存储往往是被低估的一环。然而,没有高效、可靠、经济的大容量存储系统,再强大的算力也难以转化为可持续的智能。西部数据通过其Ultrastar系列产品与开放平台,正在向业界证明:在AI驱动的数据经济中,存储不是成本中心,而是价值引擎。

2025年中国数据与存储峰会的展台上,西部数据所带来的不仅是几款硬盘或平台,更是一套面向AI时代的存储方法论——从单设备到系统架构,从技术标准到生态合作,西部数据正以沉稳而坚定的步伐,参与到中国乃至全球AI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中。

我们正站在智能世界的起点,而数据就是通往未来的密码。正如文芳所言:展望未来,西部数据将继续作为 AI 驱动型数据经济的核心支柱,致力于释放数据的力量与价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