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沐风与体验设计。 今天这篇文章,整理了之前关于导航结构的两篇文章,总结了8种导航结构,主要是方便大家对导航有个整体印象。 首先,先列出现在整理到的所有应用级导航结构:所谓应用级,就是指这是应用的最高一级导航。如果是存在于某个tab里的导航形式,则不在本文的考虑范围。 一、底部导航栏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导航形式。底部导航栏位于页面底部,操作方便。但也是因为位于底部,所以导航栏里各个tab的内容不是很突出。 如果你更想让用户时时注意到应用的每个tab的标题,那么顶部tab导航更合适。 另外,底部导航栏有两种用法: 层级导航,即进入一个tab后,用户在这个tab里点击别的入口,进入二级页,则底部导航栏消失,是比较沉浸的做法。 如果用户要去往另一个tab页面,用户必须一步步返回或者从头开始重新选择。 层级导航示意 另一种是扁平导航,扁平导航允许用户在多个内容分类之间切换。网易云音乐和App Store使用了这种导航形式。 扁平导航示意 二、舵式导航 舵式导航是在底部导航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操作入口,其用法与底部导航栏相同。操作入口位于中央,一般设置为发布新内容的功能居多(如小红书),也有功能的主推功能(如百度app)。 点击底部导航栏上的操作入口,一般会出现一个模态浮层:有的是半屏,有的是全屏。至于半屏还是全屏,取决于需要呈现的内容的多少。 全屏浮层示例 这里的操作入口,由于位置极明显,所以需要放置用户高频操作的按钮,或者应用很希望用户点击的按钮。 三、顶部tab导航 这里讨论的顶部tab导航,是整个应用的架构采用顶部tab导航,如下边左图所示。 不包括在一个tab中,使用顶部tab导航来组织页面的情况,如下边右图,在首页tab里,又包含了3个tab 这种导航的操作方式,是通过左右划动来切换不同的tab,而tab位于页面的顶部。这是一种很安卓的风格,它的好处是导航里的每个tab都比较明显。 至于坏处,我认为现在大家还不是很习惯通过左右划动来切换tab。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QQ音乐:之前都是顶部tab导航,终于还是扛不住,在最近的版本改成了底部导航栏这种最为常用的导航形式。 其实很久以前的安卓版微信,也是顶部tab导航,只是后来也改成了底部导航栏形式。 通过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应用的顶级导航使用顶部tab导航,风险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如果你的tab的个数在3~5个,还是推荐大家使用底部导航栏。 四、分段控件导航 分段控件是iOS设计规范里独有的一种控件,最典型的是iOS自带的短信应用中顶部用于切换不同类型短信的这个控件 分段控件可以包含两个或者更多的分段选项,选项之间的切换,是通过点击操作来完成。这是它和顶部tab导航最大的区别。 此外,它的选项数量比较受限,一般是2~5个,而顶部tab导航则没有这个限制。 使用分段控件,一般是“不得已而为之”,往往是由于手势冲突,不得不使用分段控件这种依靠点击来切换选项的控件。否则,都是能选顶部tab导航就选。 抖音的顶级导航使用了底部导航栏,在首页tab中,由于从右向左划动的手势已经名手有主(划动后打开播主个人页),因此为了防止手势冲突而使用了分段导航。 所以,当有如下情形时,请使用分段控件导航:
五、列表导航 这种导航,用在某个页面里比较多见(比如新闻列表页),但使用列表来对整个应用进行导航,即应用的最顶层选项以列表形式呈现,还是相对少见的。 虽然少见,沐风还是找到了一些典型的例子: QQ邮箱的导航是以列表的形式组织起来的 iOS自带的备忘应用,也是使用的列表导航形式。 另外,iOS系统的设置,以及Siri的启示页面,都使用了列表导航: 观察一下上面这些页面,它们有两个特点:
在包含项目数量多这一点上,列表导航和顶部tab导航其实挺像的。只不过列表导航是竖向排列,用户需要点击某个选项,进入二级页,才能看到选项里的内容;而顶部tab导航的选项是横向排列的,并且每个选项里的内容是直接展示的。 那么,具体应该选用哪种?答案是:按照用户是“有明确目标”还是”无目的浏览”决定。 如果用户有明确目标,那么列表导航能在一页展示多条项目,方便用户高效查找;而如果用户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随意的浏览,那么顶部tab要更友好,因为每个tab里的内容都直接展示出来,方便用户查看。 但是,顶部tab导航里的选项,越靠后,浏览量越小。如下图所示,由于选项9需要用户连续划动8次,所以能够看到该选项内容的用户已经很少了。 六、宫格导航 这种导航形式,在工具类产品中使用较多,比如腾讯手机管家。 宫格导航的本质上和列表导航完全相同,只是表现形式上,宫格导航更突出图标,列表导航更突出文字。 七、轮播导航 轮播导航是一种很小众的形式,现在比较常见的用法是在天气应用中,用于切换不同城市。 其实这种导航和顶部tab导航如出一辙,只是把顶部tab换成了底部的圆点。但也因为换成了圆点,使得内容更加突出,但每个圆点的含义就不明显了。 因此使用这种导航有两个要点:
关于第二个要点,比如天气应用,第一个圆点是你的所在地,后面的每个圆点都是用户关注的城市,这一点用户在切换前就已知晓。 如果底部对圆点都是展示同一类的内容,用户在看到第1和第2个,就能猜到后面也是同类的内容,那也是可以的。 八、抽屉导航(汉堡包导航) 抽屉导航是下图所示这种导航形式:点击三条横线(长得像汉堡,所以又叫汉堡包导航),或者从屏幕左侧边缘向右划动,都能从页面左侧呼唤出一个浮层,浮层里通常会包含多个选项。 这种导航的优点是节省页面展示空间,让用户将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到当前页面。缺点是,被隐藏的选项点击率较低,选项里的内容曝光量会比较小。 在许久以前,网易新闻客户端就采用的抽屉导航。后来版本升级,改为了底部导航栏形式。由于导航里的选项得到了更好的曝光(常驻在底部导航栏里),因此几个tab的访问数据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关于抽屉导航,QQ应用是做得比较好的例子:QQ把底部导航栏和抽屉导航结合起来,当用户位于底部导航栏中的任意一个tab时,点击左上角的头像,或者从屏幕左边缘向右划动,都能进入个人页。这里的个人页是以二级页的形式呈现的,而不是浮层。 这种设计,无形中加强了用户进入个人页的操作便利性,符合QQ需要突出个人页的产品需要。 以上总结了4种导航结构:
近期热门文章
沐风,爱奇艺资深交互设计师。留德海龟,曾任职腾讯微生活、网易、宜人贷。6年+交互设计经验,带你设计“既专业、又耐撕”的设计方案,欢迎关注 |